# Python教程 - 4 语句
# 4.1 分支结构
判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例如我们登录某个系统,需要判断密码是否正确,正确才能登录,否则登录失败。
在代码中如何实现上面的逻辑呢?
# 1 if-else 语句
在 Python 中通过 if else 来进行条件的判断,格式如下:
if 条件:
条件成立,要做的事情
else:
条件不成立,要做的事情
2
3
4
也可以不需要 else:
if 条件:
条件成立,要做的事情
2
if 后面的条件需要 bool
类型的结果,也就是 True 或 False ,例如:
num = 5
if num % 2 == 0:
print(f"{num} 是偶数")
else:
print(f"{num} 是奇数")
print("我在 if-else 之外")
2
3
4
5
6
7
执行结果:
5 是奇数
我在 if-else 之外
2
Python和其他语言不同,是通过缩进判断代码块的归属关系。
if
下面的语句需要缩进4个空格,表示在 if
的条件内,同样 else 也是。而最后的 print("我在 if-else 之外")
在 if
和 else
之外。
注意,if
和 else
之后的冒号 :
不要漏掉。
一般情况下,我们通过 关系运算 和 逻辑运算 得到 bool
结果。
# 2 if-elif-else 语句
if-else
只能进行是和否的判断。
if-elif-else
可以进行多条件判断。
语法格式:
if 条件1:
满足条件1做的事
elif 条件2:
满足条件2做的事
elif 条件3:
满足条件3做的事
else:
所有条件都不满足做的事
2
3
4
5
6
7
8
elif
可以有多个,最后的 else
可以省略。
当满足一个条件后,其他的条件就不会再判断了,如果所有条件都不满足,会执行 else
。
下面通过练习来举个栗子:
通过在键盘输入成绩,经过判断,打印出输入的成绩是优秀、良好、中等、及格还是不及格。
score = input("请输入成绩:")
# 将输入的数据转换整数
score = int(score)
if score < 0 or score > 100:
print("请输入正确的成绩")
elif score >= 90:
print("优秀")
elif score >= 80:
print("良好")
elif score >= 70:
print("中等")
elif score >= 60:
print("及格")
else:
print("不及格")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# 3 三目运算符
假设现在有两个数字,我们希望获得其中较大的一个,那么可以使用 if else 语句,例如:
if a > b:
max = a;
else:
max = b;
2
3
4
在 C 或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三目运算符这样写:
max = a > b ? a : b;
上面的意思是:先判断 a > b,如果成立,就返回a,不成立就返回b。
Python 没有引入 ? :
这个新的运算符,而是使用已有的 if else 关键字来实现相同的功能。
使用 if else 实现三目运算符(条件运算符)的格式如下:
exp1 if contion else exp2
condition
是判断条件,exp1
和 exp2
是两个表达式。如果 condition
成立(结果为真),就执行 exp1
,并把 exp1
的结果作为整个表达式的结果;如果 condition
不成立(结果为假),就执行 exp2
,并把 exp2
的结果作为整个表达式的结果。
所以上面获取两个数字中的较大一个,用Python的写法如下:
max = a if a > b else b
# 4 判断条件的扩展
在上面 if 或 elif 的条件是 bool 值,但是我们也可以直接使用数字或字符串等进行判断。
举个栗子:
if 1:
print("1为真")
if 0:
print("0为真")
if 0.0:
print("0.0为真")
if -1:
print("-1为真")
if "":
print("空字符串为真")
if " ":
print("空格为真")
if None:
print("None为真")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打印结果:
1为真
-1为真
空格为真
2
3
所以可以看到,0为假,非0的数字都为真;空字符串为假,非空字符串都为真;None为假。
# 5 判断语句的嵌套
判断的逻辑是可以嵌套的,例如买票的时候,如果是成年,购买全票,如果是未成年,需要判断身高,身高大于120,小于150需要买半票,小于120免票。
那么代码如下:
# 通过键盘输入是否是成年人
isAdult = input("您是否是成年人Y/N:");
if isAdult == 'Y':
print("成年人,购买全票")
else:
# 通过键盘输入升高
height = input("请输入身高:")
height = int(height)
if height < 120:
print("未成年,免票")
elif 120 <= height <= 150:
print("未成年,购买半票")
else:
print("未成年,身高超限,购买全票")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上面的代码,在 else 中再次进行了判断,当然在 if 和 elif 中也是可以进行嵌套的,还在嵌套中再进行嵌套。
# 4.2 循环语句
循环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,例如我们要重复做某件事,就需要用到循环,循环不停的做某件事。
举个栗子,每天向小红送一条玫瑰花,坚持送100天,这个应该怎么实现呢?
# 1 while 循环
可以使用While进行循环操作。
while循环的语法:
while 条件:
满足条件要做的事情
2
代码执行到while,会判断是否满足条件,如果满足,就会进入while循环,执行满足条件要做的事情,执行完成,会重新判断while后面的条件,如果满足会继续循环,如果不满足就不在进入循环。
回到一开始的提问:每天向小红送一条玫瑰花,坚持送100天,这个应该怎么实现呢?
i = 1
while i <= 100:
print(f"第{i}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")
i += 1
2
3
4
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 i ,用来记录当前是第几天。
我们一开始定义了 i 为 1,指定到while循环时,先判断 i 是否小于等于100,如果小于等于100,则进入到循环,打印语句,然后将 i 加1,然后再执行while后面的条件判断,判断 i <= 100,这样一直循环执行,当 i = 101时,刚好已经执行了100次,且不再满足 i < =100,此时终止循环。
注意,一定要对 i 进行累加,如果 i 不进行累加,永远会满足 i <= 100,那么循环将永远不会结束,变成死循环。
执行结果:
第1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
第2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
……
第99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
第100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
2
3
4
5
我们在计数的时候,i 也可以从0开始,例如:
i = 0
while i < 100:
print(f"第{i + 1}天,送你一朵玫瑰花")
i += 1
2
3
4
判断的条件的设定是很灵活的,根据实际需求来就可以了,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练习:计算从1累加到100的和
sum = 0; # 定义一个变量,存储累加的和
i = 1 # 定义一个变量,标识累加到几了,从1开始累加
while i <= 100:
sum += i # 将和累加
i += 1 # 将i加1,继续累加
print(f"1~100的和为:{sum}") # 打印最终的结果
2
3
4
5
6
7
8
执行结果:
1~100的和为:5050
# 2 for 循环
除了while循环语句,还可以使用for语句进行循环处理。
但是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有一些区别:
while循环的条件是自定义的,自行控制循环条件,并可以进行无限循环。
for循环更注重对数据集合的逐个处理,也就是对数据集合的遍历。
# for 循环语法
for 临时变量 in 数据集合:
依次取出数据集合中的内容进行处理
2
举个栗子:
字符串也是一个一个字符的集合,那么可以使用for循环依次取出字符串中的字符:
content = "Hello"
for item in content: # 对字符串content的内容进行遍历
print(item)
2
3
item是一个临时变量,名称是随意的,每一次循环表示取出的数据集合中的一个元素。
打印结果:
H
e
l
l
o
2
3
4
5
可以看到for循环无法定义循环条件,只能被动取出数组结合的内容。
一般很少遍历字符串,for循环还可以遍历列表、元组、字典等数据集合,在后续的章节再讲解。
# range 语句
能否让for循环循环指定的次数呢?
只需要让for循环中的数据集合包含指定个数的元素即可。例如想要循环5次,只需要造一个数据集合为5个元素就可以了,这样遍历该数据集合,for循环就会执行5次。
range函数的作用就是用于生成一个整数集合。
range函数接收3个参数,如下:
range(开始值, 结束值, 步长)
range(开始值, 结束值) # 步长可以省略,默认为1
range(结束值) # 开始值也可以省略,默认为1
2
3
生成的集合,包含开始值,不包含结束值。
举个栗子:
data = range(4, 10, 2) # 生成一个整数集合,从4开始生产,步长为2,就是每次递增2,不包含10
for item in data: # 循环遍历打印数据集合
print(item)
2
3
打印结果:
4
6
8
2
3
所以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循环执行5次,可以如下这样写:
for item in range(5): # 数据集合的内容[0, 1, 2, 3, 4]
# 执行的代码
2
# 变量作用域
看一下下面的代码:
for item in range(5):
item *= 2
print(item)
2
3
4
item 为临时变量,它的作用域只限定在for循环内部。
但是实际上上面的代码是可以访问到的,但是在编程规范栅格是不允许的,不建议这么做。
# 3 循环嵌套
循环是可以相互嵌套的,while和for循环中可以再次嵌套while和for循环。
例如每天给小红送10多玫瑰花,坚持100天。
day = 1; # 记录第几天
while day <= 100: # 外层循环用于循环天数
roseCount = 1
while roseCount <= 10: # 内层循环用于循环花的朵数
print(f"第{day}天,第{roseCount}朵玫瑰花")
roseCount += 1 # 朵数+1
day += 1 # 天数+1
2
3
4
5
6
7
8
9
注意空格的缩进和代码的层次关系。
同样使用for循环也可以实现:
for day in range(1, 101): # 外层循环用于循环天数
for roseCount in range(1, 11): # 内层循环用于循环花的朵数
print(f"第{day}天,第{roseCount}朵玫瑰花")
2
3
# 4 中断循环
我们在前面终止循环,主要是靠不满足条件时自动跳出。这样的话,必须每一次的循环都执行完成,到达条件判断的时候才能跳出。
但是有时候,我们不得不提前退出循环,或者终止当前的循环继续后面的循环,这个时候就需要break和continue关键字了。
# break 语句
break 关键字用于直接结束当前所在的 while 或 for 循环。
举个栗子:
如果一个循环,想在执行第三次的时候跳出:
i = 0
while i < 10:
if i == 3:
break;
print(f"i={i}")
i += 1
else:
print("没有执行break")
2
3
4
5
6
7
8
9
执行结果:
i=0
i=1
i=2
2
3
可以看到 i = 3 时,跳出了循环。
后面的else中的语句也没有打印啊,后面的break只会在没有执行break的时候执行,如果执行了break,就不会执行else。
break只会跳出其所在的循环。
for i in range(1, 10):
for j in range(1, 10):
if j == 3:
break
print(f"i={i}, j={j}")
2
3
4
5
6
7
上面的代码,break只能跳出内部的那一个循环。
# continue 语句
continue的作用是中断本次循环,直接进入下一次循环,适用在while和for循环中。
举个栗子:
循环5次,在第三次的时候跳过,继续后面的执行:
for i in range(0, 5):
if i == 3:
continue;
print(f"i={i}")
2
3
4
5
执行结果:
i=0
i=1
i=2
i=4
2
3
4
# 死循环
在使用while循环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判断条件,否则容易编程死循环。
例如,直接设置循环条件为True:
while True:
print("死循环")
2
或者,忘记更新判断条件中的变量值,也会变成死循环:
i = 0
while i < 10:
print("死循环")
2
3
死循环不一定是不对的,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死循环帮我们做一些事情,要根据实际需求来。
# 5 练习
随机生成一个1-100的整数,然后在键盘输入数字来猜,猜不对,调试大了还是小了,猜对了,跳出循环。
在这里我们需要生成一个随机数,需要用到一个包,所以需要引入生成随机数的包,使用 import random
来引入,然后使用 randint
函数来生成一个 1~100 的整数。
import random
# 先创建一个随机数
goal = random.randint(1, 100)
while True:
value = input("请猜随机数的大小:")
value = int(value)
if value == goal:
print("猜对了!!!")
break
elif value < goal:
print("猜小了!")
else:
print("猜大了!")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